每年的5月至10月是全國溺水事故的高發時段,在這一時段內,少年兒童不幸溺亡時有發生?梢哉f,溺水業已成為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“第一大殺手”。通過對數字和有關案例的分析,溺水死亡的少年兒童以農村地區居多,涉事水域大多為地處農村野外的水庫、池塘、小河、湖泊等。
針對以上情況,近年來,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教育和體育局始終堅持“生命至上、安全第一”的理念,從區域內農村學校多、危險水域廣的現實出發,在長清區委教育工委的堅強領導下,聚焦農村學生防溺水屏障建設,充分發揮政府、學校、社會和家庭協同育人的作用,形成了成效明顯的聯動防范農村學生溺水的格局。
水邊警報器響起來
近年來,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,各地都加強了對區域內危險水域的安全治理,人防、物防和技防措施都得到了強化。長清區為了進一步提高防溺水宣傳警示教育的效果,除增加了河岸、水邊防溺水警示牌并豐富、完善、創新警示內容,更加重視將智能化技術運用到預防溺水工作中。在水域出入口、水邊岸邊等關鍵位置加裝智能廣播系統。當人們靠近系統安置點一定距離時,系統就會自動發出警報聲,并播放警示語。警示牌再加上警報器,雙管齊下,對于一時興起的少年兒童來說,無疑就像當頭澆了一桶涼水,會使他們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,促使他們在危險邊緣停下腳步。
村里大喇叭用起來
隨著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不斷加強,村兩委的辦公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,現在幾乎每個村都安裝了現代化廣播系統(過去俗稱“大喇叭”)。但實事求是地講,現在這套系統的使用率很低,而農村中小學生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共同居家者占比很高。經過多方協調,現在長清區各村居的廣播系統都用了起來。具體講,就是在早、中、晚固定時段開播“防溺水常識十分鐘”節目,節目內容由教育和體育局有關科室組織專門人員來策劃設計,總的要求是針對農村的實際情況,讓內容通俗易懂、形式豐富多樣,使大家樂于接受。節目播放員由村兩委干部或安排村里的家長輪流擔任。這一舉措可以讓家長、學生天天聽到有關防溺水的話題。久而久之,必然會增強他們的避險意識,有利于減少或遏制住少年兒童溺亡事故的發生。
除了村里定時開播“防溺水常識十分鐘”,我們還與學校駐地鄉鎮政府密切溝通,請當地政府專門安排公益防溺水宣傳車,到農村集貿市場等群眾定期集聚點去做防溺水安全教育宣傳。同時在暑假等節假日,選擇關鍵的路段懸掛有關防溺水安全教育的條幅?傊,要采取一切能讓學生、家長看得見、聽得著的手段,營造出濃厚的防溺水社會氛圍。
教師組團走起來
從實踐看,農村學生溺水大都發生在每年5月至10月期間的雙休日或節假日里。因此,作為防范學生溺水宣傳、警示教育主陣地的農村學校,不僅要使此項工作常態化高質量地開展,而且還應加強在高發時段關鍵時間節點的現場巡查教育工作。長清區按照既有利于減輕學校干部教師負擔,又有利于防溺水巡查教育工作開展的原則,以鄉鎮為單位,組建了有初中、小學干部教師和其他有關部門人員共同參與的、階段性防溺水聯合現場巡查教育工作隊。工作隊建立了分片包干機制,即每一個工作隊都以若干村為工作對象,在上述關鍵時間節點里,對村里的小學生、初中生防溺水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教育。具體工作要求包括:一是巡查村莊周邊有關水域,發現有違反防溺水規定要求的,要及時制止并對有關當事人予以批評教育;二是巡訪學生家庭,將有關學生及家長集中到村兩委辦公地點,與村干部共同組織召開防溺水座談會,充分了解學生居家學習生活情況、廣泛宣傳有關防溺水的政策和知識以及開展警示教育,并與家長、學生共同探討交流做好防溺水工作的策略辦法。
防溺水工作,事關少年兒童的生命安全,事關千萬家庭的幸福和諧,事關國家民族的未來。此項工作涉及面很廣,必須加強統籌協調,建立由區、縣教育工委牽頭,政府、社會、學校、家庭多方聯動的工作機制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。
。ㄗ髡邌挝幌瞪綎|省濟南市長清區教師發展中心)